腾博会官网·[中国]-诚信为本,专业服务!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重磅首发 | CSCO首部《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发布, 腾博会官网·[中国]-诚信为本,专业服务! 制药安罗替尼为唯一获推抗血管生成药物

发布时间:2024-03-04

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、中国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。其中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是肺癌的主要病理亚型,占所有病例的 85%-90%1。大多数肺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。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显著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,然而,还有很多患者并无明确的驱动基因突变。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患者的治疗获益带来了重大突破,但多数患者仍面临耐药问题。现阶段,对免疫经治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较为匮乏,当患者出现疾病进展需要二线治疗时,治疗选择依然有限。

 

2024年2月,CSCO首部《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(简称《共识》)正式发布,其中安罗替尼是唯一获得共识推荐的抗血管生成药物(非免疫经治患者及免疫联合化疗经治患者二线治疗的二级推荐、2A类证据)2,填补了驱动基因阴性二线靶向治疗空白。

 

安罗替尼作为一类抗血管生成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,可以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(VEGFR)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(PDGFR)和c-kit,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3

 

安罗替尼作用机制3

 

一、对于非免疫经治患者的二线治疗,《共识》推荐多西他赛联合安罗替尼治疗(2A),不能耐受化疗时使用安罗替尼治疗。

 

 

ALTER-L016研究4中,57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,31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治疗。研究结果显示,在至少接受1个周期治疗的患者中,相较于多西他赛单药,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显著延长了晚期NSCLC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mPFS) (5.4 vs 2.4个月,HR=0.41,95%CI: 0.24-0.71,P=0.001), 并且提高了客观缓解率(ORR) (30.4% vs 14.3%)和疾病控制率(DCR) (96.4% vs 64.3%)。

 

ALTER-L018研究5也显示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野生型难治性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获益,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,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的mPFS显著延长 (4.36 vs 1.64个月,HR=0.38,95%CI: 0.22-0.65,P<0.001),并且可显著提高ORR(35.14% vs 9.52%,P=0.007)及DCR(83.78% vs 54.76%,P=0.006)。

 

二、对于免疫联合化疗经治患者的二线治疗,《共识》推荐多西他赛联合安罗替尼进行治疗(2A),不能耐受化疗时使用安罗替尼进行治疗。

 

 

ALTER-L016与L018研究6共入组73例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中国NSCLC患者,其中多西他赛联合安罗替尼组43例,多西他赛组30例。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合并分析显示,多西他赛联合安罗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mPFS分别为7.60个月和2.50个月(HR=0.28,P<0.0001)。

 

此外,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三线及以上治疗,共识也推荐使用安罗替尼(一级推荐)进行治疗。此项推荐基于ALTER 0303研究7的数据结果,研究纳入了60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 患者,有空洞的中央型鳞状细胞癌或脑转移灶未控制或控制不到2个月的患者被排除并以2:1的比例被随机分组。研究结果显示,与安慰剂组相比,安罗替尼组mOS (9.6 vs 6.3 个月,HR=0.68,P=0.002)和mPFS(5.4 vs 1.4 个月,HR=0.25,P<0.001)均显著延长,ORR显著提高[27 (9.2%) vs 1 (0.7%), P<0.001]。两组DCR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[238 (81.0%) vs 53 (37.1%), P<0.001]。

 

在过去几十年的临床中,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、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诸多临床数据也显示,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NSCLC系统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的对抗肿瘤、延缓耐药,而且不良反应可控。2018年5月,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首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,用于晚期NSCLC的三线及以上治疗。时隔6年,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成熟,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NSCLC方面获得临床的进一步认可,《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的发布,也让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多西他赛成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二线治疗新标准。随着临床数据的愈加详实,也必将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更多获益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. Bourreau C, Treps L, Faure S, et al.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non- small cell lung cancer: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emerging biomarkers to monitor drug efficacies. Pharmacol Ther, 2023, 242: 108347.
2.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. 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. 中国肺癌杂志. 2024;27(2):81-87.
3. Shen G, Zheng F, Ren D, Du F, Dong Q, Wang Z, Zhao F, Ahmad R, Zhao J. Anlotinib: a novel multi-targeting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clinical development. J Hematol Oncol. 2018 Sep 19;11(1):120.
4. Fang Y, Pan H, Shou J, et al. 1036P Anlotinib plus docetaxel vs. docetaxel as 2nd-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(NSCLC): Updated results from ALTER-L016. Ann Oncol, 2022, 33(7 suppl): S1029.
5. Wu L, Wu Z, Xiao Z, et al. EP08.02-158 Final analyses of ALTER-L018: a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anlotinib plus docetaxel vs docetaxel as 2nd- line therapy for EGFR-negative NSCLC. J Thorac Oncol, 2022, 17(9): S480.  
6.Wu L, Fang Y. EP08.02-160 A pooled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nlotinib pl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SCLC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immunotherapy. J Thorac Oncol, 2022, 17(9): S482-S483.
7. Han B, Li K, Wang Q , et al. Effect of anlotinib as a third-line or further treatment on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: the ALTER 0303 pha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. JAMA Oncol, 2018, 4(11): 1569-1575.  

 

*文章转载自肿瘤资讯
分享: